2025年9月8日-9日,由酒店高参主办的“2025酒店品牌展暨酒店投资峰会”在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盛大开幕。
华客科技创始人兼CEO、中国旅游饭店协会数字化分会会长孙茂华女士应邀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与酒店一起拥抱内容和AI时代》,深度解析内容与 AI 时代酒店发展的核心逻辑,结合华客科技的实践案例,为酒店行业破解 “降本难、增效贵” 的AI困局提供解决思路。
华客科技创始人兼CEO
-中国旅游饭店协会数字化分会会长孙茂华-
内容时代,酒店营销已从传统 “被动获客” 转向 “主动种草转化”,孙总通过自身在新媒体购物的 “12次种草效应”谈种草文化的实际影响:
如今,一位满意客户的种草文或一位不满意客户的差评/吐槽,触达人群可达成百上千;若客户为行业大IP,影响范围甚至突破数万,且这些评价印记将长期伴随酒店线上形象,无法轻易消除。
内容的价值最终需落地于体验,而体验差异直接决定酒店定价能力。孙总分享了一组追踪一年的案例:
两家同地段、同房型、同钻级、同口碑榜、开业时间相近且点评分相同的AB两家酒店,单房价差从去年的231元扩大至今年的293元。
-图源:《与酒店一起拥抱内容和AI时代》-
洞察AB两家酒店客群反馈与内容数据后,竞争差异浮出水面:
-图源:《与酒店一起拥抱内容和AI时代》
-客群差异化
酒店A:聚焦家庭亲子客群。家庭亲子39.3%,商务等相加25.7%。
酒店B:家庭亲子占比第一,但呈现多客群分散状态。家庭亲子37.9%,商务等相加42.9%。
服务触点差异化
酒店A:服务驱动型。以高满意度的软性服务(态度、专业性)和细节设施(早餐、升房、微型酒吧)为核心竞争力,符合注重服务体验的客人需求。
酒店B:空间驱动型。仅在客房空间上有优势,其他服务触点表现平平,更适合对房间大小敏感、对服务细节要求较低的客人。
B酒店虽在 “客房空间” 上关注度高,但其他触点反应甚微;即便今年对A酒店补充了 “小冰箱” 产品(去年B酒店无此配置),价差甚至变大了。
“这近 300 元的价差,绝非加一台小冰箱就能抹平。” 孙总直言。
若要极致提升体验、加大营销投入,成本控制往往受制约;若严格压缩成本,又可能影响体验打造或营销效果—— 这是行业普遍面临的‘不可能三角’。
-管理的三角模型-
孙总引用了MIT报告数据并分享心得:
“美国多数大公司的AI项目,没有获得预期收益,核心原因是追求‘大而全’,而非‘小而实’。成功的关键在于‘一个功能一个功能做、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做’,每个模块都落到实际运营需求,而非为了政策补贴或噱头。”
作为BI+AI领域的实践引导者,华客科技的 AI 应用始终遵循 “实用导向”:在智能客服、住中预警、舆情管理、营销助手等产品逐步落地 AI 功能,且上线后均能实现 “可用、好用”。
在AI的实践上,孙总还提出制定 AI 员工的 5 项核心考核标准,从准确性、全面性、人性化、安全性到智能成长,全方位保障 AI 系统的可靠运行。
考核AI员工的5项核心标准
1. 准确性(抗幻觉)
AI需提供可靠、真实的回答,避免出现幻觉或错误信息。
2. 全面性(知识覆盖)
AI应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能够覆盖各种相关领域和话题。
3. 人性化(交互温度)
AI在与用户的交互中应体现出人文关怀,提供有温度的服务。
4. 安全性(数据隐私)
AI系统必须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防止数据泄露;同时还有速度的安全稳定。
5. 智能成长(迭代进化)
AI 需具备主动学习与持续迭代的能力,能够基于用户交互数据、行业知识更新及业务场景变化,不断优化自身的认知水平与服务能力。如动态学习能力、场景适配进化、错误自我修正。
孙总最后强调,随着内容种草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加深、AI 技术对运营效率的重构加速,内容前置与体验前置已不再是酒店的 “优化选项”,而是决定其能否在竞争中立足的 “生存必修课”。
未来,华客科技将持续以数据洞察深挖酒店体验价值,与酒店业共同拥抱内容和 AI 时代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