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是在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吐槽西贝菜品几乎全是预制菜,且价格较高,认为消费者有知情权,呼吁立法强制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
短短十几个字,迅速引爆了全民对预制菜的大讨论,也让西贝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公关危机。
9月11日,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迅速回应,态度强硬——“西贝一道预制菜都没有”,并表示“一定会起诉,一定一定会起诉”。
随后几日,一连串的操作让人看的“眼花缭乱”,宣布全国门店后厨对外开放、公布道歉信,承认生产工艺与顾客期望存在差异,致歉信中“顾客虐我千百遍”的表述引发争议,后修改为“顾客‘虐’我千百遍”...
这一连串操作,非但没能灭火,反而让争议愈演愈烈。
据微博数据显示,此事件,罗永浩7天涨粉超35.5万,总粉丝量更因此次事件突破百万大关,其他平台的个人账号也都涨了一大波粉丝;西贝全国门店营业额则暴跌数百万,外卖订单锐减,还有部分门店被曝关闭。
图源:微博
看着西贝从“西北菜代表品牌” 陷入 “客流断崖” 的困境,不禁让人追问:如果你此刻站在西贝老板的位置上,面对这场危机,会如何避免一步步走向被动?
华客科技创始人兼CEO孙茂华认为:“作为企业家,爱企业犹如爱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批评时,很容易出现防御心态。”
贾国龙作为企业创始人,后续在危机中未能保持理性克制,反而以情绪化方式回应。他以内蒙古老板的 "直爽性情",选择与罗永浩公开对垒,这种缺乏理性的回应方式不仅未能平息争议,反而激化了对立情绪,使问题复杂化。
其实,很多企业家面对负面评价时也会本能防御,从脑科学角度看,这是“杏仁核劫持”—— 大脑将“企业被批评”视为威胁,跳过理性思考直接进入“战斗模式”,贾国龙的强硬回应可能也正是如此。
碰到情绪问题,可以尝试用AI给的这些简单招儿,能少点冲动、多点头脑,帮助理性决策:
1. 认知重构:建立“心理距离”
核心是改变你看待事件的视角,从“我”的视角抽离出来。
从“我”到“CEO”:当批评来袭时,立刻在内心进行角色切换。不要想“我的心血被否定了”,而是想“CEO现在遇到了一个品牌沟通的挑战需要解决”。这能瞬间将问题客观化、事务化,从情感攻击转变为待处理的工作议题。
“10-10-10”法则:
在做出回应前,问自己三个问题:
这个回应在10分钟后,会带来什么影响?
(情绪宣泄可能很爽)
这个回应在10个月后,会对公司品牌造成什么影响?(可能是一场漫长的公关灾难)
这个回应在10年后,在公司的历史中会被如何书写?(可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也可能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这个练习能强制激活前额叶,从长远视角审视当下,极大地抑制杏仁核的冲动。
2. 创建决策缓冲机制:利用“红灯”和“委员会”
这是用组织流程和系统来弥补个人情绪的不足。
设立“情绪红灯”:与核心团队建立一个暗号或机制。例如,可以授权公关总监或最信任的副手,在情绪明显失控时,有权说:“老板,我们需要按下‘红灯’,暂停15分钟再讨论。” 这个简单的暂停,足以让肾上腺激素水平下降,让理性大脑重新上线。
组建“危机决策委员会”:提前建立一个由3-5人组成的跨部门决策小组(PR、市场、法务、运营负责人)。规定任何重大危机回应必须经由这个小组充分讨论后表决通过。这确保了任何回应都是多重理性视角的产物,而不是创始人个人情绪的独断。你的角色从“决策者”转变为“委员会主席”,倾听和整合各方意见。
3. 生理调节: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
情绪是生理反应。可以通过直接改变身体状态来改变大脑状态。
“战术性呼吸”或“盒式呼吸”:在感到愤怒和防御的瞬间,立即执行:用鼻子吸气4秒 -> 屏住呼吸4秒 -> 用嘴巴缓慢呼气4秒 -> 屏息4秒。重复3-4次。这个方法是海军陆战队等精英部队用来在高压下保持冷静的,它能迅速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平息“战斗或逃跑”反应,为大脑输送更多氧气。
物理隔离与运动:立即离开当前环境(比如办公室),出门快速步行10-15分钟。身体的节律性运动能有效地“重启”神经系统,将能量从情绪中枢转移到运动皮层,从而冷静下来。
4. 预设“攻击”剧本:进行认知行为预演
大脑对未知和意外的威胁反应最强烈。通过提前预演,可以大大降低其威胁性。
进行“红队演练”:定期让团队扮演“愤怒的顾客”、“挑刺的媒体”、“竞争对手”,对公司进行最恶毒、最尖锐的攻击。作为老板,必须在模拟环境中练习如何回应。这个过程会让对批评脱敏”。当真实的攻击来临时,大脑会认为“这个剧本我见过”,反应强度会显著降低。
撰写“敌人宣言”:提前站在批评者的角度,写下所有他们可能攻击你的点(“价格贵”、“都是预制菜”、“味道不如从前”)。经常阅读这份宣言,并和团队一起准备基于事实的回应口径。这能让你感觉一切尽在掌握,从而减少意外带来的失控感。
-内容来源:豆包
在餐饮业、酒店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中,客户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吐槽的事情不绝于耳,那如何跳出这种防御反应?
华客科技创始人兼CEO孙茂华提出:“经常(每周)看点评汇总数据,包括重点问题归类和比例,通过数据、标准的观察和分析增强理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打防御针的作用。”
通过这种方式,它不仅能从心理学上实现“认知重构”与“系统化脱敏”,也能强化“从上至下”的神经控制通路,它创造了“预测性控制”和“安全框架”
它远不止是“看看差评”那么简单,它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神经认知训练方案,能够:
1.在平时:通过脱敏和认知重构,降低对批评的敏感性。
2.在关键时刻:通过强化的前额叶通路,能快速从“企业主家长”模式切换到“理性CEO”模式。
3.长期来看:重塑大脑处理负面信息的默认方式,从本能的情绪防御转变为好奇的数据分析。
-内容来源:豆包
舆情与争议面前,情绪化回应只会火上浇油。
如果你是西贝的老板,
你会如何化解这场舆论危机?
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