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事酒店视频截图及抖音网友评论 图源/网络
"机器人没电!再吵报警!"
近日,某酒店前台与外卖员发生争执的视频席卷热搜,汹涌的差评潮让酒店评分暴跌至3.6分,起因是酒店前台与外卖员因机器人送餐问题发生争执,其间外卖员称客户要求使用机器人送餐,但遭到前台拒绝,“它只有十几格电,到不了门口,和没电有什么区别。”,并认为外卖员“吵”报警。
这出闹剧揭开的残酷真相:前台服务链的裂缝与舆情海啸,正在化身刺向酒店命脉的淬毒双刃 。
如何打造过硬的前厅服务?如何有效预防与控制舆情危机?这正是酒店管理者必须提前掌握的核心能力!
本文从“服务”与“舆情”两大维度切入,提供可落地的管理解决方案,助力酒店构建起从服务标准化到舆情预警的全流程管理体系。
为什么前厅服务质量如此重要?
这是因为前厅部是酒店的“门面”,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客人对酒店的第一印象,直接关系到客房出租率和酒店的经济效益。
想要系统提升前厅服务质量,可以考虑从以下3点入手:
1、职业道德建设:从“态度”到“细节”
酒店前厅员工的职业道德是服务质量的根基。
员工需从诚信待人、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这三方面突破。做到拾金不昧、言行一致;以“客人需求为中心”,主动热情、耐心周到;员工之间互相补位,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2、业务能力强化:从“流程”到“标准”
前厅员工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运营效率。
因此需要做到熟悉产品、操作规范以及运用语言技巧。例如,员工需掌握酒店设施、房型、价格等信息,避免因“对企业产品不熟悉”导致客户流失。
开头提到的酒店事件发酵再次印证:
自媒体时代,一条视频足以摧毁品牌口碑。舆情应对不是事后补救,而是从被动服务进化到主动服务。
什么是舆情风险?
它指的是在社会面对酒店造成负面影响的舆论。在这个自媒体时代,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有可能让消费者代入的现象,都有可能经过社交平台发酵传播后,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即使不是酒店方的过错,也有可能牵涉其中。
因此,针对舆情风险的管控与应对,要注意以下几点:
1、酒店最常见的5类舆情“炸弹”
据华客今年的五一宾客体验报告显示,在差评上,设施问题、客房卫生差、客房噪音位列前三,基础的居住服务仍是目前客人的高频痛点。
- 图表来源:华客数据研究院-
卫生问题:酒店客房卫生、餐厅卫生问题容易被传播,产生舆情,如毛巾擦马桶;
隐私泄露:住店客人泄露,被偷拍,容易上升到舆论传播;
价格问题:酒店高价,特别是关键时期的高价,容易上长到舆论层面;
安全事故:客人安全、物业安全问题容易上升到舆论层面,例如人身伤害、财产损失;
交易纠纷:与顾问的交易纠纷容易产生公众代入感,产生舆情;
态度问题:酒店员工的态度问题容易通过自媒体产生舆情。
2、舆情应对的三个关键STEP
STEP1:前置化管理点评——差评预警
70%的差评,在住中都曾被客人反馈过。
相比传统运营管理,差评预警机制可通过分析客人与酒店的互动信息(如语音、留言等),将潜在差评风险及时同步给酒店负责人,帮助团队抓住客人在店的 “黄金补救期”。通过及时的服务调整和情绪安抚,避免客人带着不满离店,既能有效减少差评,甚至可能将普通客人转化为忠诚客户。
来源:华客系统
如果已经做到这一步,正常来说已经能把握一定的优先权,还想做到精益求精的话,回归酒店的基础服务是关键。
STEP2:做好基础的“保障服务”
从网评内容来看,几乎所有酒店都可能面临卫生、安全类投诉,这类投诉一旦出现,评分往往很低,严重影响新客选择。
而现在数字化管理工具已经可以实现集中整合客人住中反馈的房间设备、设施问题。前台排房时,可优先为 OTA 订单或重要客人安排无投诉记录的房间,主动避开客人的 “雷区”,从源头减少不满。
STEP3:借助AI回复点评
当客户因服务不满给出低分评价时,若酒店未能及时察觉,负面反馈可能被忽视,错失改进机会。
酒店需要建立低分预警机制,快速接收客户的低分评价,并第一时间通知相关部门启动补救。
同时,可利用 AI 辅助工具自动生成点评回复,既能提升回复效率,又能保证回复质量,从而更好地维护品牌形象。
来源:华客系统
3、员工培训的关键作用
场景化演练:模拟外卖员争执、客户投诉等场景,提升员工应变能力。
案例教学:通过优秀员工案例,强化“服务即细节”的意识。
合规意识强化:定期培训《价格管理规定》《隐私保护法》等,避免因违规操作引发法律风险。